环保,一直是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随着全球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以及塑料废弃物污染等问题让社会对环保议题的关注日益提高。同时,公众对于可持续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理念的需求日渐增长。环保不仅关乎我们的生存环境,也直接影响我们的健康、安全以及未来的发展。
今年的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全球战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日前发布的《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废塑料化学循环正成为国内外塑料污染治理新方向,可将“白色污染”变为“白色油田”。预计2035年,如果我国化学循环利用率达到30%,可节约石油资源约1.08亿吨,相当于再造两座大庆油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化学循环与物理回收是废塑料材料化循环利用的两大路径。化学循环是指以废塑料为原料,采用化学方法将其转化为一定比例的塑料单体以及其他化学组分,并进一步生产塑料及其他化工产品的过程。
业内专家表示,与物理回收相比,化学循环具有广泛的原料适应性,能将无法有效经济回收的低值废塑料和复合包装,甚至填埋场或自然界中堆存的废塑料进行集中回收利用。
《报告》显示,目前化学循环技术已逐渐成熟,形成了以裂解法、解聚法、气化法为主的主流技术工艺。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产生废塑料6200万吨左右,回收量为1900万吨,较2022年增加5.6%。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样,也面临材料化回收率难以进一步提升等问题,迫切需要探索化学循环途径。
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迫切需要明确废塑料化学循环战略定位,将其作为构建我国塑料污染治理体系和能源资源战略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塑料污染治理政策法规体系、循环经济规划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规划,并作为应对塑料污染的核心手段。
废塑料化学循环体现了科学研究应对全球挑战的重要性,也为塑料污染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随着相关技术以及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人类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将会带来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