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各国高度重视、积极推进中小学阶段人工智能教育与人才培养。2019年以来,教育部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相关工作列入历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重点推进。
人工智能是一种仿人类的科技,它能模仿人类的思想,会说、会听,也能认知。根据中小学生的普遍愿意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使用人工智能学习工具抱有积极态度,表示愿意使用人工智能学习工具,希望能从中获得个性化评估与辅导。不少业界人士也认为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2月23日,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共计184所学校入选。本次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的公布旨在通过基地展开试点,形成可推广的优秀案例和先进经验,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进入教育领域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案,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深入开展。
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全面提高全社会对人工智能的整体认知和应用水平。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在此基础上,2021年中央电化教育馆正式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技术与工程素养框架》,作为人工智能课程的辅助框架,为不同阶段的学生分别设立了学习目标。
教育部表示,将加强对人工智能基地工作的指导力度,促进各基地人工智能化程度的提高,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落地。在教育工作中,以中小学信息科技、通用技术等课程为依托,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开展师资培训,推动人工智能覆盖程度的扩大。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将在课程建设、学科融合、教学方式变革、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区域人工智能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教育部还将在人工智能进校园的探索过程中积极选取典型经验、优秀课例、优质资源,推动更多中小学校探索开展人工智能教育。
目前,不少教育系统内的管理人员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满意程度度较高,并愿意继续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并通过设立教学服务团队、邀请人工智能专家指导等渠道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目前,人工智能目前的发展方向应当是创造使用人工智能产品的文化氛围、配置成熟的人工智能教学应用产品、增加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人工智能产品的相应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