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是全球具有战略性和先导性的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技术变革和能源发展的方向。近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吉林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2022—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涵盖风能、太阳能、氢能、新能源汽车、生物质能、地热能、新型储能等重点领域,贯穿技术研发、装备制造、资源开发、应用服务等完整产业链,明确了“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支撑工程和=实施机制,是指导我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 《规划》共11章内容。
《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到2025年,吉林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涵盖技术研发、装备制造、资源开发、应用服务等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开发强度和保障能力显著提升,“陆上风光三峡”和“山水蓄能三峡”主体框架基本形成,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3000万千瓦,发电装机占比超过50%,风光发电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等。到2030年,建立以新能源为骨干的现代能源体系,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陆上风光三峡”发电装机达到6000万千瓦,“山水蓄能三峡”形成千万千瓦级抽水蓄能基地,外送新能源电力1000万千瓦左右。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培育形成一批核心领军企业和创新基地等。
在风能产业方面,《规划》提出,加快实施 “陆上风光三峡”工程,推动风电开发扩容增效,带动中上游风电装备整机组装、零件制造等产业发展壮大。到2025年,风电装机容量累计达到2200万千瓦以上,风电装备产业规模达到150亿元。
在太阳能产业方面,推进建设光伏装备规模化产业基地,加快扩大光伏发电系统装机规模,多措并举提升太阳能资源利用水平。到2025年,全省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00万千瓦以上,光伏发电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光伏装备产业规模达到10亿元。
在氢能产业方面,深入实施 “氢动吉林”行动,加快建设“中国北方氢谷”,构建国内领先的 “制储运用研”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抢占绿色氢能产业发展新赛道和制高点。到2025年,氢能产业产值力争达到百亿级规模。到2030年,氢能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依托一汽等龙头企业,聚焦红旗、解放、奔腾三大自主品牌和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三大发展方向,突破核心技术、完善车型品类、强化使用推广,提升整车产销规模和市场渗透率,重塑汽车产业新优势。
在生物质能产业方面,以生物质燃气、生物质液体燃料为重点,促进农林废弃物产业化发展,推进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和非电利用,提升生物质燃料替代煤炭比例,扩大生物质能供热替代煤炭供热比 重。到2025年,生物质装机容量达到160万千瓦。到2030年,达到200万千瓦左右。
在地热能产业,根据地热资源品位、资源量以及地下水生态环境条件,按照“以灌定采、采灌均衡、水热均衡”原则,加强分区分类管理,促进集中规划、统一开发,有序推动地热能资源在采暖供热和旅游业、农业等领域综合利用。到2025年,地热能供热 (制冷)面积达到700万平方米。
在新型储能产业,《规划》提出围绕提升应急备用、容量支撑功能,规模化发展抽水蓄能,配套发展电站储能和电池储能,开展多元化储能技术试验示范,提升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等储能装置利用率,促进新能源与储能系统耦合集成。
此外,《规划》还明确10项支撑工程和5项实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