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鳄雀鳝频频登上热搜,并引发热议。鳄雀鳝号称“水中杀手”,性情凶猛、食量较大。如果是在水库、水塘等封闭的环境,鳄雀鳝会大量捕食水中的鱼类,甚至会吃光水里面的所有鱼类,严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面对此类外来生物入侵事件,如何快速知晓并及时应对?环境DNA监测技术派上关键用场。环境DNA监测技术帮助研究院尽早发现、尽早防范,入侵生物对生态系统构成威胁。
DNA作为遗传信息存在于生物的每一个细胞中。只要一种生物在水中呆过,其DNA也会如人的皮屑脱落、排泄物等一样,留下专属痕迹。环境DNA”监测技术正是基于这些生物专属DNA,通过生物遗落在环境里的毛发、分泌物、尿液、细胞等带有遗传信息的物质来监测生物,样本可采集自水体、土壤、空气。
与一般传统监测手段相比,“环境DNA”有非侵入性,即准确高效且不会直接伤害生物本身,同时可以更灵敏地捕捉到入侵种的存在。 据研究人员介绍,只要通过一个细致的过滤器,从水体样本中提取出物种DNA并和已掌握的生物基因库对比,分析出某种鱼的有无、相对数量多少以及迁徙规律。
近年来,科技赋能生物监测的优势日渐凸显,环境DNA监测技术就是代表之一。这些优势引发了多个研究机构关注。5月初,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近日率先启动西北地区首个环境DNA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为陕西省水生态监测与生态质量监测工作开展提供新的技术手段。该环境DNA生物多样性监测实验室能够实现流域多类群水生生物快速监测、物种数据库构建、珍稀濒危物种和入侵物种的筛查等功能。
依靠强大技术基础,基于陕西省水生态环境现状,本次陕西监测工作将开展环境DNA水生生物多样性扫描式监测,全省共设置监测断面123个,为摸清区域尺度下生物多样性本底及水生态健康状况,探索多流域、多生物类群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新模式,构建生物多样性监测新体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实际上,环境DNA监测技术不仅能用于监测入侵物种,还可以用来保护濒危物种。上海海洋大学环境DNA技术与水生态健康评估工程中心研发了环境DNA检测盒。实验人员取样取样水体取样并过滤后,滴在试剂卡,显示“两道杠”则说明存在某种生物。目前,这一技术也应用于长江鲟、中华鲟的野外监测中。
未来,随着环境DNA监测技术的广泛应用,环境DNA的数据库或将建立。依靠环境DNA的数据库,开展相关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设监测点,完善外来物种监测机制,有利于外来入侵物种的防范,保护地区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