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是通过对人类和环境有危害的物质含量进行监测,以此确定环境的质量水平。环境监测的范围广泛,例如对酸雨、臭氧层空洞、全球变暖等的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类工程项目对我国环境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监测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参照监测结果能进一步了解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其有利于帮助我国相关部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近日,青海省生态环境厅表示,截至目前,青海湖流域设置300个各类生态监测站点,建立了以生态定位监测综合站、专业定位监测点、工程跟踪监测点、专业长观(监测)站等生态监测站点为主,辅以适当流动监测(巡测)站的生态环境监测站点体系,实现了流域生态环境监测全覆盖。
早在2020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 (2020-2035年)》(下简称《纲要》)就指出,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纲要》中提出,2020-2035年期间,生态环境的主要任务,一是围绕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环境质量监测;二是围绕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拓展污染源监测;三是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完善生态状况监测;四是围绕为民服务和风险防范,推进辐射和应急预警监测;五是围绕提升环境监测公信力,深化质量管理与信息公开。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为深入落实《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2021年12月28日生态环境部又印发了《“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下简称《规划》)的通知,全面强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监测支撑。《规划》共提出两大方面11项重点任务举措和两项重大工程,一是立足支撑管理,紧紧围绕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监测的支撑、引领、服务作用;二是立足提升能力,紧紧围绕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目标等,加快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履责、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大监测”格局,加快实现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
在众多政策支持以及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通过近十年来青海湖流域生态的监测结果可以表明,青海湖流域气候趋于暖湿化,各项指标也将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等级指向“良”,流域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环境状况也指向稳中向好。
另外,青海湖流域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数据显示,2019年青海湖流域生态系统提供的调节服务价值达到224.58亿元,文化服务价值达到37.86亿元。青海湖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不仅对环湖周边区域气候起着天然调节器的作用,而且还拥有丰富的湖岸线资源,准确及时地掌握青海湖岸线动态变化对保护沿湖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