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和新机制的关键,是应对、解决实现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风险和挑战、矛盾和问题的法宝,是打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天地的方法和路径。
谋科技就是谋未来,抓创新就是抓发展。当前,百年变局与全球疫情交织叠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只有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攻坚“卡脖子”难题,牢牢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才能实现自力更生,把握住国家和民族发展主动权,才能实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得益于创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近年来,中国在高铁、5G通讯、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机械制造等领域不断实现突破。澳大利亚“对话”网站刊文称,中国经济非凡增长的关键驱动力源于其务实的创新体系,在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方面,中国走在了世界前列。当前,中国加速推动高新技术的研发,将对全球产生深刻影响。
世界经济论坛2022年12月发布的报告称,2021年,全球获批的170万件**中,中国占39.6%;其次是北美,占19.9%;欧洲占11.8%。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世界知识产权指标》也显示,2021年,世界各地创新者提交了340万件**申请,同比增长3.6%。其中,中国的**申请量同比增长5.5%。中国**申请数量首次跃居世界**,同时,在有效**数量上,中国以360万件超过美国的330万件,居世界**。
2月12日,2023首科新年论坛——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创新模式在北京举办。会上,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发布了年度品牌研究成果——《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自2017年首次发布以来,已连续发布6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报告构建了“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指标体系,以中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从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服务、创新绩效等4个维度,全景式地揭示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水平和主要特征,挖掘城市科技创新规律,并提出推动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此次《报告》显示,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前20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广州市、杭州市、南京市、苏州市、武汉市、天津市、西安市、合肥市、长沙市、成都市、珠海市、常州市、东莞市、无锡市、济南市、青岛市和重庆市。其中,北京连续多年保持第1;上海首次超越深圳,跻身全国第2;重庆市首次进入20强;东莞市和济南市重返20强。
据《中国城市科技创新指数(2022)》所示,在排名前10名的城市中,四大一线城市北京、深圳、上海和广州位居前4名,长三角城市群的南京、杭州和苏州分列第5、第6和第8名,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武汉位居第7名,京津冀城市群的天津排名第9,成渝城市群的成都名列第10。可以看出,科技创新资源的头部城市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和珠三角地区。在地域上,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地区均有代表性城市入选。
从9个国家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来看,由高到低依次为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武汉市、天津市、西安市、成都市、重庆市和郑州市。9个国家中心城市的总指数均值为0.3971,为全国均值的2.7倍,除郑州市以外,其余8个国家中心城市均排名全国前20,说明国家中心城市在城市科技创新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从地级市排名看,2022年,中国地级市科技创新发展总指数排名前20位的城市依次是苏州市、珠海市、常州市、东莞市、无锡市、佛山市、舟山市、嘉兴市、湖州市、芜湖市、南通市、镇江市、丽水市、绍兴市、扬州市、惠州市、温州市、威海市、绵阳市和东营市。其中,苏州市连续多年保持地级市排名第1。
从省区(市)排名来看,2022年,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前5的省区(市)为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和江苏。从七大区域排名来看,科技创新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可以看出,省区(市)的科技创新水平整体呈现“东南强、西北弱”的特征。此外,七大区域各自中心城市的创新引领和辐射作用显著,各区域内部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差异较大。
《报告》指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是“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推进广阔跨区域合作的重要载体和行动者,包括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10个城市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16个城市。2022年,26个节点城市均值为0.2654,高于全国均值0.1454,整体创新实力较强。除西宁市、三亚市和湛江市外,其余的节点城市总指数得分均高于2022年全国均值。
《报告》还指出,2022年,19个城市群总指数均值为0.3064。其中,珠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具有领先优势,总指数得分为0.8143;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紧随其后,总指数得分分别为0.6599、0.5453;天山北坡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总指数高于城市群均值。
当前,中国各城市科技创新实力差距较大,创新资源配置和要素布局存在较大优化空间,需要进一步加强市场化改革,打破资源流动鸿沟,真正释放创新要素活力。此外,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创新挑战,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必须坚持“走出去”,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探索形成新时代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
(资料参考来源:中国科学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