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数字化时代可以轻松的享受到互联网的便利,我的出行变得方便的同时,社交与通信也摆脱了距离限制,在线娱乐、在线购物似乎也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与此同时,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也开始发生改变,我们可以不受距离、时间约束去掌握知识或者完成一些任务。但凡事都有利弊,这同样给我们带来了压力,我们不得不无时无刻的去接受涌入我们生活的信息,被迫在不合时宜的时间去接受额外的任务,甚至大量无用信息的涌入干扰了我们快速准确地做出决策,影响了我们的正常生活以及健康。而这种信息污染,或许正是这种时代下,一种新式的“污染”。
或许这种称呼会让不少人感觉“不适”,但是如今每时每刻产生的信息却多到爆炸。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地球每天会产生5亿条社交网站推文、2940亿封电子邮件、600亿条聊天消息。甚至有时候我们一天接受的消息量远超我们大脑能够处理的信息量——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会去看所有的消息。这也就导致了,我们可能因为无用的消息错过了重要的信息。
当然更糟糕的是,这种庞大的数据流既有个人原因,也有环境原因。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普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赖于在屏幕前“生活”,他们有远在大洋彼岸的朋友,有着数不胜数“群落”,每天都沉浸其中过着侃侃而谈的“充实”生活,这使得他们不断地主动从设备中获取信息。
另一方案各类企业的推销短信以及营销号的伪科普、“毒鸡汤”,使得即便是打开手机看的地图或者买个日用品,都不得不面对大量的信息。海量、低质、不透明的信息如同洪水般泛滥成灾,而他们许多时候和我们需要的信息又混在一起,使得我们不得不从中慢慢辨认。这最终导致的就是我们对信息的不耐烦,大脑失去了得到信息时的愉悦感。
更糟糕的是,这种质量的不对等实际上也在给我们的大脑增加压力,尤其是在如今许多遭受信息过载的人本就得不到充足的休息的前提下,大脑压力进一步提升,最终导致其被迫长期处于疲劳和注意力涣散的状态,并慢慢发展成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
那么如何应对这种特殊“污染”呢?个人方面,培养兴趣和转移压力是关键,尽可能减少接触不必要的信息给自己增加压力。但对于整个市场而言,规范信息传播,杜绝病态的广告传播,杜绝谣言,通过条例保护普通人生活的时间不被工作干预,或许才是根源上减少信息量,精炼信息环节信息过载的关键。